DONATE NOW

父親身教車禍奇迹生還 著名律師退休創辦恩橡服務長者 (Hong Kong Economic Times)

人生總有許多轉捩點,曾被ALB(Asian Legal Business)選為亞洲100最佳律師的陳寶莉(Poh Lee Tan),一直以來很感激她父親及職涯上遇到的眾多「導師」,讓她一路走來可以成功達上事業的高峰。但2011年的一次車禍,開始讓她思索,大難不死是否天意有新召命?

結果55歲提早退休時,陳寶莉開展她人生的新一頁,成立恩橡基金會,主力幫助長者,讓他們過一個有尊嚴的晚年。

相信任何人聽到陳寶莉娓娓道來她那次意外,都覺得是一個奇迹。本是開開心心的一次4天印度之旅去參加朋友的婚禮,還順道包車去欣賞泰姬陵,在往機場途中卻發生意外。「我們想司機一定睡着了,但他不承認,說有一隻Flying Cow出現在車前面,我們當然不信啦!但奇就奇在撞車後,玻璃都碎晒,但司機、我和老公3人一點擦傷都沒有。」陳寶莉還說事後,她發現她的手袋布滿玻璃碎,但眾人都安然無恙,她覺得是她相信的神保護她。

「我開始問為何神要保護我?我這一生有很多mentors,我也詢問他們,並往內心探索。」陳寶莉沒有衝動立即離開她如日中天的律師行業,但她想起一路以來,父親身體力行的教誨。

「我是馬來西亞人,爸爸是醫生,他覺得醫生最容易幫到別人,因為任何人都會病,但窮就無人醫你,那時候馬來西亞的醫療,不像香港去政府醫院那麼便宜。當然,其實甚麼工作也可以幫人。」

車禍發生幾年後,陳寶莉55歲就提早退休,並成立恩橡基金會(www.mighty-oaks.org)。最初義工往國內替長者做白內障手術,又做吞嚥障礙治療培訓,但2017年,由於中國有新法例,必需要在國內註冊才可以服務,於是恩橡便將服務重點轉移回香港。

有計劃、耐性、毅力 是可以成功的

陳寶莉總結這經驗,讓她明白到如果退休,首先是要有計劃,然後就算失敗也要有耐性,像這次打擊沒有令她放棄回饋社會,反而提醒自己要有毅力繼續下去。「無論遇到甚麼ups and downs,如果你覺得找對了方向,就要繼續堅持下去直至成功。」

事實上,香港的經驗也令她很鼓舞。這些年來,已服務了33,000名長者,78間長者院舍或機構;而因為推行ACE跨代共融社區計劃,當中的長幼學堂,會將學校與安老服務機構聯繫,一位學生配對一或兩位長者,涉及的學校已有58間,參與的學生達20,000人。「我希望讓小朋友學習想怎樣老,也希望他們學習服侍長者。因為我覺得很可惜,大家對長者只有take not give的印象。」

最近,陳寶莉便因此而獲得慈善組織「詠翔」頒發「香港傑出活齡女性」獎項。「我一生得過不少獎,但因為幫人而有機會得獎,特別開心。每個人一生都有許多成功的例子,但由success go on to significant,幫到不認識的人,是另一個境界。我希望我的得獎,能鼓勵60歲以上的女士,只要找到你的路向(path),有計劃(plan)、耐性(patience)及毅力(perseverance)是可以成功的。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自覺欠了外傭 願意為她們服務

陳寶莉曾經是慈善機構PathFinders(融幼社)的董事,這機構是因應在香港缺乏身份證明和保障的婦女(如外傭)和她們誕下的嬰兒而成立。雖然今天陳寶莉已不再是董事,但她一直很關心外傭的需要,若不是她們,職業婦女又怎可以安心外出工作呢?她們其實為許多婚姻及家庭減輕壓力。

「我記得當年我廿幾歲在倫敦工作,因為是junior,便要和senior律師同一間房。接近放工的時候,律師總是在電話裏和自己的太太吵架,究竟誰可以放工回家湊女,大家都嚷着還有會要開。我覺得很可惜,這樣是會影響夫妻關係的。」

因此,陳寶莉一直很感激工人的幫忙,覺得是欠了她們。「如果從宏觀的角度看,沒有她們,婦女根本不能外出工作,這樣會影響經濟,因此她們是unrecognized part of Hong Kong economy。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生命中的導師

活了大半生,陳寶莉感激生命中出現過不少無償的導師,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父親,從中她得出3個教誨:一、團隊的重要性,因為一個人只有一個腦、一對手,許多時不能成事。二、為人要正直(integrity)及做自己(authenticity);三、能屈能伸(resilience)。

「我爸爸除了是醫生,也是一位政治家、教育家及教會的領袖。但他在57歲中風,本來是大忙人,變成甚麼也做不到,只有半邊身可以郁動。但他沒有自怨自艾,仍然參與許多智囊團,而且中風後還寫了廿多年的專欄,寫的時候,without fear or favour,正是這樣,教曉我integrity及authenticity的重要性。」

陳寶莉在著名國際律師行Baker & McKenzie(貝克麥堅時)工作了接近30年,期間接觸40多個不同國家的律師,不少成為她的mentors,教曉她如何與不同國家、不同文化、不同年代的人合作,當中最重要是強調大家的相同處。「我是150%的工作狂,但他們教曉我importance of balance。」而陳寶莉本身是基督徒,信仰也適時將她從繁忙的工作中拉出來,讓她明白親情關係的重要性。

還有一人不得不提,就是陳寶莉的恩師,即是現任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(Christine Lagarde),她曾任Baker & McKenzie主席,有一天她提議陳寶莉更上一層樓,出任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亞洲區代表。「我那時40出頭,兩個小朋友還小,未夠10歲,如果擔任這個職位,一半時間都在飛,而且我手上還有很多工作未完成,因此我建議她不如另覓人選。」

本身也有兩名子女的拉加德,沒有以「If I can do it, you can do it」去強迫陳寶莉,純粹希望升職能豐富她的職涯經驗,因此願意聆聽她的疑問。結果一年後,陳寶莉開始擴展到管理層面,2008年至2010年擔任Baker & McKenzie的亞洲區主席。

作者:何小雲

責任編輯:張頌婷

 

經濟日報

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.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.
https://159.223.73.115/